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二手车问答 二手车问答

护城河二手车交易,护城河二手车交易中心

tamoadmin 2024-07-18 人已围观

简介1.汽车行业步入智能时代,车企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2.有钱人买二手车,穷人买新车3.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4.58同城现在的市值 撰文 | 翟文婷 中概股一片火热,58同城却要退市了。360当年回A时,尚且有欢呼声,面对58,更多是质疑不再神奇。 创立至今15年,58成功穿越PC和移动互联网两个周期,创始人姚劲波更是站长时代的风云人物。很多传统互联网公司与58的轨迹

1.汽车行业步入智能时代,车企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2.有钱人买二手车,穷人买新车

3.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4.58同城现在的市值

护城河二手车交易,护城河二手车交易中心

撰文 | 翟文婷

中概股一片火热,58同城却要退市了。360当年回A时,尚且有欢呼声,面对58,更多是质疑不再神奇。

创立至今15年,58成功穿越PC和移动互联网两个周期,创始人姚劲波更是站长时代的风云人物。很多传统互联网公司与58的轨迹类似。

论体量,58是互联网领域典型的中公司。平台属性,用户量大几亿,收入上百亿元,是需要的一个产品。但它从来没有绝对安全过,领地不断被巨头和创业公司蚕食,无法突破自身瓶颈,最终归于平静。

中公司和轻公司的困境,同时出现在58身上。

01

姚劲波是从站长时代走出来的古典互联网玩家。

姚劲波早年是站长出身,靠域名生意就已赚的盆满钵满。光杆司令的他曾徒手做出一个叫易域网的论坛,用于域名交易。草根站长时代,就跟蔡文胜、吴欣鸿、庞升东等人相熟。

58最早有三个创始人。蔡文胜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SP 时代乐乐互动的创始人林先珍。三个人能力都很强,但姚劲波对分类信息最兴奋,后来蔡、林二人逐渐淡出。

姚劲波擅长发现极品域名。hao123导航里面的一两百个网站,其中三四十个域名是经他之手卖掉的,比如起点中文网,电视广告轰炸过的28。直到2013年58同城上市,姚劲波手上还有上千个域名。

但他把最好的留给了自己。58,这个数字吉利,关键是好记。

02

58同城不是姚劲波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他投资并参与的教育公司学大就已在美上市。当时姚劲波的身家过亿美金。

姚劲波在万网上班时,跟金鑫面对面办公,之后来了个实习生李如彬。三人共同搞出了教育培训公司学大。中间有几次三人闹得几乎就要掰掉,「都想老子不干了,分给我500万就走人」。

10年长跑,学大终于成功上市。敲钟当晚,三人在联合国大厦对面的一条船上喝了很多酒,回忆起十年「革命岁月」,觉得这个事能成,简直是个奇迹。说着说着,三人都哭了。

但那天的主角不是姚劲波,他内心百感交集。想的是,什么时候带着58来敲钟。

回去第二年,姚劲波就筹备58上市。不料资本市场风向逆转,整个2012年只有广州的两家公司唯品会和YY流血上市。资本市场冰封期长达一年多时间。

2013年10月的最后一天,58同城在美敲钟,打开中概股新一轮上市的窗口期。

7年后,58同城要从美国退市,这也不是姚劲波第一次经历。2016年学大就已回A,因为退市前连续两年亏损,在A股没有二次增长,反而日渐落寞。

互联网公司回A的先例是360,先是豪气冲天,一举拿下千亿体量,之后像泄气的皮球,一蹶不振。58私有化后的命运也是充满变数。

03

58合并赶集,是2015年互联网大并购的一次经典之战。

当年我曾供职的《中国企业家》对此报道的标题是,「58赶集合并谈判那一夜:姚劲波称看到人性丑恶」。

58和赶集缠斗10年,资本战、挖人战、广告战。一个海归,一个土鳖,誓死争夺本地生活信息这条赛道的王者。10年后互联网的主角早不是分类信息,再斗下去,赢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2015年4月13日,俩人在5万块一天的三里屯威斯汀总统套房,320平的超大空间里,展开20小时的车轮大战。

谈到最后,最大障碍是人性。姚劲波吐露实情,这场谈判让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丑恶源于虚荣,以及对利益的贪婪。他说,跟大街上买是一个道理,没什么区别。

双方以5:5换股,姚劲波留下主持大局,杨浩涌逐渐退出去做瓜子二手车。姚劲波做得明智的一点是,合并后没有保留赶集网这个品牌,单品牌运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58最初还是瓜子的股东,后来日渐减持。宿敌难成朋友。2019年财季,58集团利润大增,很大部分来自于售出瓜子的股份所致。

04

58同城是轻公司的代表,意味着传统互联网躺在流量池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2015年,58不仅合并了赶集网,还把安居客、中华英才网拿下。这种合并同类项的做法,并没有让58重新走上巅峰。

如果按流量计算,58集团旗下覆盖的用户数有5亿。这绝对是个大体量。但用户价值有多大,营收数字都说明一切。

58的用户对平台是没有忠诚度的,需要则来,完事即走。58也没有想要留下他们形成逛的氛围,图标简单,无须注册就能发帖。

58涉及的业务非常之广,招聘、房产、 汽车 、金融、二手及本地服务等等。它没有长成巨头,但画出了巨头的版图。在每个领域,都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招聘的后起之秀有,拉勾、猎聘、boos直聘。房产领域,遭遇了贝壳。二手车更是对手无数。二手交易,58旗下的转转对战阿里的闲鱼、京东阵营的爱回收。现在就连饿了么也来蚕食58到家的业务。

这么多业务,58真正赚钱的只有招聘和房产,收入模型是会员和广告推广。虽然毛达90%,互联网公司无人望其项背,但营收增速逐年下滑。

在美上市7年,姚劲波最大的护身符来自腾讯。2014年,腾讯投资58同城7.36亿美元资金,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来还投资了转转。2017年乌镇东兴饭局,姚劲波也是座上宾。

58业绩平平,一家二级市场的美元基金曾经试图做空这家公司,结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们发现一个规律,不能轻易做空腾讯的关联公司。只要跟腾讯这艘航母存在纽带关系,资本市场对他们就有天然的信任和想象。

05

归根结底,58这家公司到底犯了哪些错误?手里是否还有底牌?

最大的错误在于对本地生活服务的理解出现偏差。跟所有传统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一样,姚劲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坚持做一家轻公司。

点评当年就是因为核心价值停留在信息层面,在团购交易环节落后美团,最终被美团兼并。姚劲波不会看不到这样的问题,58同城曾经烧掉几千万美金做团购,最后亏损严重,果断停掉。

饿了么做外卖,首先构建的就是即时配送,一开始就把公司做得很重,构建护城河。这招被美团识破,奋力追赶。最终成为连阿里都忌惮、打不过的本地生活服务领跑者。

对于平台而言,只有信息,不能完成交易闭环,对用户的价值就非常有限。

第二个错误是,一味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追求规模效应。58吞并赶集、安居客、中华英才网,跟携程当年投资途牛、同程、途家的做法如出一辙。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时候,真正的对手并不在同一跑道,勇于跨过边界的那些人才有可能是颠覆者。美团从餐饮打到酒旅,携程为什么没有进攻餐饮呢?

不过58手上也不是没有底牌。

上市之后,58集团陆续拆分出系列子公司,58到家、转转、斗米、快狗打车等。这些公司不再只停留在信息服务层面,终于俯下身子干起脏活累活,扎根于垂直领域做深。垂直细分公司最终能做多大,很难讲,他们起码找到移动时代,本地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

此外,即便是在BAT彼此竞争激烈的时候,姚劲波同时游离在三个巨头周围,没有站队。阿里是58到家的投资人,腾讯投资了转转,58集团是百度联盟的重要成员。放眼整个互联网,能把如此高难度的一道题解得无懈可击的人,寥寥无几。

跟巨头相处的艺术,有时候可能成为一种意想不到的生产力。

汽车行业步入智能时代,车企将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汽车之家?行业]?色彩正影响着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和选择,尽管白色、黑色等单色在全球范围内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选项的增多和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追求,多样化的色彩设计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10月9日,巴斯夫发布《2020-21汽车色彩趋势报告——“CODE-X”系列》,其中包括一系列独家色彩和表面效果,为今后3-5年内现代汽车涂料应用指明方向。

汽车色彩的流行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层次性。汽车的流行色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新鲜感则是汽车流行色彩的原动力。

以日本汽车色彩的变迁为例,l965年前,灰色汽车备受青睐;1965年则盛行蓝色、灰色和银色;1968年,**汽车增多;而到10年则橄榄色和褐色增多;l985年,白色汽车又占有了主导地位;而现在,银灰色、白色、黑色则成为汽车中的主体色。

随着市场上各种颜色的出现,汽车色彩设计也正在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巴斯夫此次发布的“CODE-X”系列由其涂料业务部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共同研发编制,覆盖了从全新演绎的白色到幽深至暗的黑色之间的各种鲜亮颜色。

■中国市场偏爱白色?未来将换上“新衣”

今年是巴斯夫发布色彩趋势的第十年。过去一段时间,白色一直是汽车的主流色彩,就《2019年巴斯夫汽车原厂漆色彩报告》中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大约39%的汽车为白色,亚太地区占比高达49%,珍珠白尤为受欢迎。在中国汽车市场,白色占比的数字更是高达61%。

“从1981年至今,白色确实已到达历史的峰值,未来占比会逐渐下滑。”巴斯夫亚太区汽车色彩设计部负责人松原千春告诉汽车之家,“有的消费者考虑买白色车其实是方便二手车交易,太多的个性色可能会比较难卖。我们正与主机厂共同探讨一种新的方式,在白色中融入更多个性化、富有科技感或人性化的因素。”

未来3-5年,巴斯夫将通过不同的技术和工艺让白色更具特色,而不是单纯的珍珠白。此次发布的《2020-21汽车色彩趋势报告》中,巴斯夫在中国市场就主推印象派蓝、泡泡糖粉和冻奶茶金。

『印象派蓝』

从印象派蓝看,这是种模棱两可的颜色,光线适中时有点淡淡的蓝色,阳光下又像白色。松原千春介绍:“印象派蓝是以白色为底色,叠加了一层质感清透的涂层。随着视线和光照角度的变化,淡淡的蓝色让色彩层次变得更加丰富。”

据松原千春介绍,今年巴斯夫没有特别强调哪一个颜色将会是特别流行的趋势,而是强调它的色调饱和度,让人感觉舒适。在她眼里,泡泡糖粉就像一个信号,尚未破灭的泡沫美好却脆弱,如同我们所处的社会,但这款冷调粉色对未来充满期盼与自信,对新机遇持乐观态度。另一款冻奶茶色则是年轻一带最爱的饮品,牛奶、茶、珍珠,简单成分却调配出了万千种滋味,奶茶色同样是一种私人的米色,给人一种独自享受当下的那种安静而放松的心情。

『左为泡泡糖粉,右为冻奶茶色』

■全球市场主推3种流行色彩

除了中国市场,巴斯夫同样为全球市场带来其主推色彩。这些色彩灵感来自于工业发展、潮流市场、消费产品、自然环境等多个领域,是巴斯夫的客户和汽车设计师们共同研究的成果。

★亚太市场——随心蒙绿

亚太市场,巴斯夫主推随心蒙绿,主要反映出人们看待变化、行动和未来所取的积极灵活的态度。松原千春说道,“个性化是当前亚太市场的主要趋势,我们希望这些颜色可以凸显出一种‘活在当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心蒙绿的色调恰到好处,在自然色的基础上糅合了更多因素,无法用单纯的浅色或深色进行定义。作为一款中性色调,它的流动效果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如烟雾状的多变感观。

『随心蒙绿』

★欧洲、中东和北美市场——智选卡其

如何在米色的空间中重新演绎色彩是巴斯夫思考的问题。松原千春介绍,智选卡其定位大胆新颖、与众不同,但让人感到抚慰、平静。它是米色系列范围内纯粹的中性色,但它更加温暖和独特,也更受年轻人的青睐。

『智选卡其』

★北美市场——重气泡灰

北美市场的未来色彩设计系列倾向于用尖端染料科技,表现出对环保的更多关注。

“灰色在传统意义上来说非常保守和传统,我们将这个灰色注入一个新鲜感。”松原千春表示,“重气泡灰玩转色彩互补,打破传统审美的桎梏,将科技感与设计美兼容并蓄,色彩之地与色调明暗势均力敌。”

『重气泡灰』

■水性色漆与新型工艺应运而生

这些斑斓多姿的颜色给城市出行增添了几分色彩,但汽车涂料却远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朝着个性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大家对车型颜色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汽车涂层工艺和汽车涂料行业的发展,水性色漆(水性集成工艺)由此产生。

水性涂料的推动力还来自政策外在压力。根据生态环境部印发《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要求,把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行动放在重要位置。今年7月1日后,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不满足无组织控制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予以处罚。

实际上,巴斯夫率先在国内推出水性色漆解决方案。与传统工艺相比,水性集成工艺取消了中涂漆步骤,这种技术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涂料的使用,降低了运行的能源消耗同时又减少了对空气有害物质的排放,比以往更加绿色环保。

据数据显示,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率先使用水性电泳底漆,目前国内底漆已有90%以上用水性涂料,88%汽车中涂也已用水性化技术,水性金属闪光底色漆的应用超过了65%,面漆水性化率也已到达50%左右。

“我们很早就扎根中国,虽然目前市场环境带来一系列挑战,但机遇仍在。”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斯曼说道。据了解,巴斯夫最新开发的一款全涂层解决方案ColorEco水性漆,正是在中国本土开发,专为轻型商用车和紧凑型多用涂运动车市场量身定制。该解决方案能实现更高光泽的外观,为主机厂节省单耗、能源和投资成本。

■汽车原厂漆正迈向新增长之路

据介绍,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自19年成立以来,从最初只有上汽大众一家OEM客户发展到如今的超过40家,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高合等造车新势力企业都与巴斯夫建立合作。

对OEM原厂涂料而言,市场需求影响最大因素是汽车产销量。雷斯曼表示:“疫情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V型复苏过程中,我们因为本地化程度高,得以很快地加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大多数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同比下降10%左右,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挑战依旧,这也促使我们做出一些改变,在业务上寻找新的增长点。”雷斯曼补充道。

比如,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传感器在车身上使用,这就对汽车漆提出了新要求。安装在塑料部件后的传感器能发送和接收雷达波,既需要有足够的传导功能,又需要具备最低的反射水平。

巴斯夫在新颜色开发中极大减少使用“雷达反射”材料(铝粉颜料等),通过控制产品配方、涂层厚度和耐候性等工艺参数来满足需求。据悉,该新型涂料仍在开发和生产阶段中,未来不久后将率先应用于高端车型。

下图中可见,传统亮银色无法保证雷达探测效果,雷达衰减率明显增加,经过改良后,无中涂涂层的亮银色满足探测需求。

此外,车企也越来越注重品牌提升,巴斯夫针对此最新推出了一款极光清漆解决方案。“平常生活中,空气、雨水中有各种各样的小颗粒吸附在车身表面,用极光清漆后可以将车身变得更加容易清洁,污渍可自动滑落、不粘车身。”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毛静轶表示,“我们做过一组实验,经过两年冲绳暴露测试,极光清漆相比普通清漆具有更优越的扛剐蹭能力,有更长的使用周期。”

■总结:

未来的汽车世界将会丰富多彩,自动驾驶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汽车涂料的技术进步。此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样吸引了其它跨国涂料企业入局。2019年,汽车OEM原厂涂料中国市场份额95%以上被巴斯夫、PPG、湘江关西、艾仕得、立邦、KCC等国外品牌占据。汽车涂料行业集中度不断加速,拥有品牌、技术、渠道、规模和汽车主机厂原厂认证护城河的头部企业将占领更多市场,马太效应明显。(文/汽车之家?彭斐)

有钱人买二手车,穷人买新车

在即将成为过去的2021年,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宁德时代市值破万亿、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频繁拿下涨幅榜收尾……在这些年度关键词的背后,汽车行业的“火热”窥见一斑。

汽车行业从未像如今这样,处在各种新技术变革的交汇点,AI、大数据、云计算、IoT等技术正在深入改变汽车和出行领域。不论是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转型,汽车行业的本质开始从“以产品中心”的生产制造商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出行服务商。ID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是4440万辆,到2024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将达到7620万辆。这四年复合增长率(CR)为14.5%。预测到2024年,全球出货的新车中超过71%将搭载智能网联系统,市场将逐渐趋于成熟,移动出行的未来已来。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也预示着未来整个汽车乃至移动出行产业,将会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等趋势的推动下,催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人、路、车”再次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变革对于车企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汽车行业的“可选项”还是“最优解”?创新技术如何与业务更好地融合?12月19日,2021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会员代表大会暨华为北京城市峰会召开,在下午举办的“领跑汽车智能时代”高峰论坛上,一汽解放、阳光出行、禾多科技等多家汽车行业企业,分享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探讨了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看一看,在数字化转型一线阵地的ta们,是如何做的?

一汽解放:数字化背景下,解放的云化之路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装配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解放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进步。

一汽解放作为一汽集团的商用车企业,也是传统车企阵营的代表,对于其所面临的能源和数字化的革命,用一汽解放CIO陈磊的话来说,就是“焦虑”。“首先,传统的优势,在能源革命下,‘护城河’被打掉了。对于传统的IT部门来说,数字化转型也不是自身所擅长的部分,所以需要合作伙伴协助共同做好数字化转型。”

2020年9月,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和策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而一汽集团则在2019年就在全集团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了“数字驱动美妙出行”完整战略。一汽解放也按照集团的整体规划,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实施。

陈磊回忆道,“从2018年3月,华为给一汽集团提供了DST,从战略的规划到落地的整个流程化的方法论,基于此制定了一汽解放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通过引入ICT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于业务和产品,创建数字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服务),最终实现用户为中心体验提升、平台为基础运营效率提升,数据为资产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回归业务创造价值,技术驱动产品创新。今年3月份成立了数字化部,为把解放集团所有的IT职能统一,希望能够统一架构,统一底座,然后能够更好降本增效以及响应业务的需求。”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战略中,“上云”是重中之重,在内部被称之为“解放云”。从2018年开始,车联网全都放在华为公有云上,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连接了一百多万的车辆和一百多万的客户和用户。从2019年开始,持续不断建设私有云,开始私有云建设,陆续扩容至17个节点,在2020年10月私有云二期建设,共12台计算节点,IaaS扩展和PaaS建设。

陈磊透露,最初做云选型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一汽解放的业务特点,首先,一汽解放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区域都有自己的工厂,其次,面对中重卡、轻卡、新能源、海外未来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业务场景多样化;再次,历史遗留的系统和技术栈是比较复杂的。“在我们看来,华为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把能力总结出来,对我们的业务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和规划,来指导一汽解放逐步上云。”

在上云的具体成效方面,陈磊举了两个例子:

1、通过华为云来构筑云上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产品开发中,对CAE仿真设计投入逐年加大,CAE计算量大、对HPC硬件性能要求高,集群规模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研发效率亟需提升,以加速新车TTM,各研发部门对HPC需求呈现明显波峰波谷分布,峰值需求超过平时2-3倍,本地池显然不能迅速满足业务要求。华为云通过弹性扩展,突破了传统超算中心限制,提供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并实时应用到高性能最新技术产品,即租即用的灵活模式,可节约建设周期,配置多样性满足不同场景。线上线下协同调度,按弹性需求统一调度,互为补充,缩短作业计算时间,满足了突发需求,支撑快速响应研发的业务。

2、“解放行”车联网云化架构提升用户体验和效率。

一汽解放的车联网的品牌叫“解放行”。通过三年持续不断的开发迭代,中重型卡车、轻型卡车 ?还包括新能源卡车等近三年的全部产品都装了Tbox跑在华为公有云,实时在线百万量级车辆和一百多万的用户,用基于华为云的混合云满足高可扩展性,华为云MRS+华为云OBS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以及计算与任务的灵活调度,优化数据湖后台数据模型,结合大禹平台打造数据共享服务,优化用户自助式查询的性能。

“经过与华为五年的合作,特别是近三年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我们越来越觉得,华为无论在数字转型咨询,包括云相关的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符合一汽解放战略转型的诉求。”陈磊说。据了解,在11月,一汽解放和华为再次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的协议,未来,华为的数字化经验、云计算等技术能力将以更深入的方式持续不断为一汽解放转型赋能。

一汽解放CIO陈磊

禾多科技:自动驾驶全场景量产实践思考

自动驾驶,任重而道远。

作为量产领先的自动驾驶企业,禾多科技聚焦于行车和泊车两大场景,打造由本地数据驱动的量产解决方案。“打通场景比级别更重要,广泛运行比无人运行更重要”,在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看来,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真正量产落地的一个必经之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是相对能够更快实现自动驾驶落地应用的场景,禾多科技以这两大场景为量产切入点,进而打通城市场景,最终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部署。

自动驾驶上路到底有多难?提起自动驾驶技术,有代表跨越式路线阵营的Waymo和渐进式路线阵营的特斯拉。禾多走的是渐进式路线。“解决一万个场景可能有一万零一个场景,只有大规模积累在道路上行驶的数据,才能解决自动驾驶长尾的问题。”王征表示,目前国内许多主机厂与禾多签订了平台化自动驾驶的量产合同,预计在未来5到10年,搭载禾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会有近十款,将达到百万量级的交付,车辆未来5-10年在路上积累百万平方的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数据迭代将会是飞跃性的。

2021年,华为云与禾多签订合作协议,开始一起携手实现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实际路测和数据积累,包括不同的天气情况、道路环境、道路参与者和驾驶行为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华为云助力禾多打造的自动驾驶车辆大数据平台,通过算法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取,放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上去反哺算法,来打通数据闭环。此外,量产自动驾驶系统会同时收集众包地图,通过云端更新,经过OTA推送到终端车辆,这两个闭环完美实现未来自动驾驶的算法和地图的迭代。

此外,禾多借助华为MDC赋能自动驾驶最强大脑,在MDC610上面部署,可以实现2D、3D可量产的实时感知的效果。基于华为MDC610的领航驾驶系统也已经部署完成,可实现上下匝道、长弯道行驶等复杂的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解锁更多的场景,指日可待。

禾多科技副总裁王征

阳光出行:如何让出行更智慧

从18世纪至今,出行行业最大的变化都发生在近十年。从2012年的“网约大战”,到其用了5年时间统一了整个中国用户侧的出行市场,再到2018年涌现了更多的网约车平台,整个过程看来,是信息技术催生的新商业模式。网约车平台的出现,让原有的用户和司机之前,增加了一个第三方平台侧。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认为,一站式出行平台面对庞大的不同场景的市场,通过自身平台把全场景服务好的挑战很大。“我们认为,整个产业链从需求、服务到要素市场,如果是让这个市场能够良性运行,需要更多的开放和合作才能达到共赢的阶段。”在此背景和行业判断下,阳光出行没有选择在需求侧也就是流量测,直接面对乘客,而是取在各大流量入口平台后边的运力侧进行服务。具体来说:

首先,建立核心引擎。把流量,各家平台流量重新聚合到一起,再分发给司机,用更公平的方式或者更随机的方式,给司机分发不同的订单。

其次,通过技术赋能司机管理和风控体系。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系统来智能触发司机的学习和考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司机管理提效,提升安全行驶水平。通过AI手段赋能客服端,致力于将全行业平均1%的投诉率降低到0.5%,通过司机和乘客电话、车内服务过程的录音等,转化成服务管控的手段,也跟华为云共同进行探索,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再次,通过智能运营系统,区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司机可以更好地去服务,其中有一些价格杠杆和服务体系。

“智能出行领域还可以有哪些创新?产业链上下游都在探索,阳光出行也在实践,我们认为在供需市场上要保持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平台经济的一个代表,核心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创造价值。”孙洪静说。

阳光出行CTO孙洪静

华为云: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

在这些车企数智化实践的背后,笔者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华为云。据了解,中国TOP30车企的80%都选择了华为,原因又是什么?

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投入下,华为已形成了汽车行业“云、管、边、端”的整体布局,2019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公布了华为汽车行业的战略,即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汽车行业增量部件的供应商。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在分享中表示:

首先,造好车的关键是实现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数字化给汽车制造价值链附加值带来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让研发和生产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在研发上,软件、平台、数据等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比如汽车仿真,低代码开发平台,敏捷软件开发,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大数据等。在生产上,通过对工厂里生产产品的人、机器、物料、工艺流程和环境进行建模,构建数据底座,通过物联网、互联网进行连接,汽车生产的全流程就可以高度协同。汽车企业通过数字化研发和生产既解决了造好车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大规模实现降本增效。

其次,卖好车的关键是做好数字化营销。随着汽车企业出行相关的服务增多,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界面和频次也将大幅增多,汽车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营销实现用户增长和维护用户活跃度,比如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处理技术,完成用户画像,增长分析、智能营销等,围绕消费者用户旅程,进行精准营销,促进消费者留资、试驾、购车、保养、增换购,助力用户活跃度提升,为企业的业务增长助力护航。

再次,用好车的关键是实现价值链的重构,实现数字化出行。汽车企业要解决数字化出行的问题,就要投入整个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出行保障等。这些都是华为包括华为云所擅长的。

据了解,面向汽车行业,华为云持续和伙伴/客户一起,共同打造了汽车行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除了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联网领域,也提供了面向数字化营销、HPC、数据使能平台等解决方案,助力汽车行业客户应对智能汽车新时代的挑战:

例如,江铃集团与华为云开展合作,华为云为其统筹规划了“数智江铃”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通过打造智慧总部、联动四大板块、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可感知、可洞察、可预测、可协同、可共享、可统筹的六大提升。通过优先建设本部数字化项目,实现本部的数字化能力构建,推动客户、员工、管理与服务的“

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应该说这句话不是很全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我在这里跟大家分析一下这句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汽车,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到想买车的行列中。在新车或二手车的选择上,不应该有贫富之分。

新车,各种外观内饰,内外一切都是最新的,满足了中国人对新事物的不懈追求。此外,传统上,中国人有买新的而不是旧的想法。新车更受认可。当然,他们的产品应该足够高,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对穷人和富人都适用。

对于二手车来说,价格相对低于新车,买家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更多品牌和更高配车型。对于不太注重汽车新鲜感的消费者来说,二手车是更经济的选择。它允许你用很少的钱做大事。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要对二手车市场足够了解,最不济也要有朋友圈。因为,大家都知道,二手车市场虽然在逐步完善,但是车的条件不透明,车与车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明确等等,各种“坑”无处不在,这让你所向披靡。否则,你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买到一辆价格高、质量低、问题多的车。

其实,当题主提到穷人买新车时,他更多指的是新手购车人。有钱人买二手车的说法应该参考一些“护城河”的做法。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你可以得到一辆可靠的二手车,开一段时间,然后转手。也许你不会亏本,还能享受开不同品牌的车,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真正能这样玩车的人总有那么几个。

百万购车补贴

58同城现在的市值

企业的护城河,是指可以抵御竞争对手侵袭的坚实稳固的壁垒。

有这么几类:

一、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递减的优势,行业的新玩家想进来,利润空间比不上拥有成本优势的先发者。一旦竞争到焦灼状态打起价格战,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很难坚守住。

早年间的家电行业,行业增长放缓打起价格战,格力的财务报表就相当难看,利l润率下滑严重,但过了群雄混战的草莽阶段,行业集中度提高,格力反倒活得非常好,重拾利润空间,可见价格战是短期的,断绝外来者后,家电行业造就了如今格力美的海尔三寡头并立的有序竞争局面,没人再打价格战,行业寡头都有了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新玩家没有成本、品牌、规模优势,进来也是送死。这就是成本优势带来的竞争壁垒。

关于成本优势的护城河,容易有一个误解,误将性价比当成护城河。成本优势的本质,是拥有更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率,但比如小米主打性价比,雷总对外宣称学的是好市多模式,走的低利润高周转模式,但好市多只是在零售环节薄利多销,生产等环节还是有利润保证的,而小米的定价是涵盖了生产制造、营销等全部环节,没有充足的利润意味着难以在服务等其他模块迅速升级,并且好市多是收取会员费的。因此小米的性价比不能算是护城河,原因是并没有深度整合产业链,拥有明显高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只是牺牲了自己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长期看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早期的小米,通过性价比策略,在互联网打造了现象级的产品爆款,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电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周转策略,确实能玩转薄利多销模式。

但一旦线上增长到达瓶颈,开始线下扩张,OV等品牌就迎头赶上,核心的一个因素,其实是定价策略,OV品牌有着线下渠道优势,可以快速在三四五线城市将产品分发出去,但走经销商模式的前提是要高毛利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小米没有足够利润空间给到经销商,经销商是提不起动力去卖小米手机的,因此虽然小米之家的坪效做的高,但是点位太少,在线下竞争中完全落于后手,可见性价比不是护城河,没有高毛利的性价比甚至是企业很大的短板。

二、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品牌优势。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瓜子二手车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农夫山泉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当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拥有了一定的溢价空间,农夫山泉占领了“山泉”的心智定位,就不再是普通的矿泉水,而是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山泉清冽甘甜”的印象,同样当你感觉到燥热想喝饮料时,可能王老吉会进入你的脑海。

这都是品牌的价值,需要长久的营销和历史文化来积累。国内品牌溢价最高的,恐怕要属茅台,90%以上的毛利,成本极低,而且商品还有投资属性,白酒是越陈越香,几十年的飞天茅台,已经是天价,这就是企业拥有品牌的魅力。

除了品牌,专利技术和行业准入许可也是无形资产,比如保险牌照,就是极难的行业许可证,能拿到已经意味着极高的行业壁垒,再比如高通在芯片领域的专利技术,让高通吃下了手机产业链的丰厚利润。

三、转换成本

《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好赛道?》一文中,特别提到了腾讯的强大护城河:熟人关系链。对用户来讲,迁移成本太高,换一种社交工具,意味着要将整个熟人关系链同时迁移过去,就算你愿意费时费力迁移,指望你的熟人朋友也一起迁移,是不现实的。

腾讯的这一护城河很难被颠覆,就算微信、QQ过时了,出现新的社交工具,比方未来通讯都是通过虚拟投影交流,但拥有熟人关系链的腾讯,依旧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重构熟人社交链,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给了腾讯充分的时间去开发适应新时代的社交形态。我们不妨复盘下移动互联网初期,米聊等新事物对腾讯的社交壁垒造成了威胁,但随着微信的推出,尤其是在微信可以导入QQ好友的时候,腾讯又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领域,获得垄断性地位。

四、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产品价值也随之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联网的平台效应,诸如BAT等头部企业,当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的水、电一样,你无法离开,所以互联网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当你做成了平台,就能收取平台的“保护费”。

五、渠道优势

渠道优势算是国内独有的护城河,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地域宽广,人口密度大,有着复杂网络式分布的三四五线下沉城市,网络的触角几年内很难完全触达,至少十年内,渠道优势还将拥有很强的竞争壁垒,前面提到的小米例子,就在互联网的红利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进军线下拼时,被OV等有渠道优势的企业,迎头赶上。渠道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经销商的把控力,但前提是有高毛利的产品以及过硬的产品品质,毕竟保证经销商有充足的利润空间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而对经销商的把控,体现在能否避免不同区域经销商的窜货现象,以及避免经销商随意提价对品牌的损毁。而经销渠道是需要时间经营的,没个几年功夫,难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渠道网络。

比如洋河的1+1模式,格力的专卖店模式,一旦建立渠道优势,形成特有文化,同行根本难以复制。

但互联网时代,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渠道优势慢慢淡化,但也难以完全取代,水融才是未来方向。

六、虚的护城河

还有一些容易迷惑投资人的虚护城河。意指那些属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长期看是不稳定的,比如优质的产品、能力强悍的管理团队,极高的市占率,往往只是一时优势,长期看不能借此抵御竞争对手进攻。

以上,是我理解的护城河,长期看,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回报率远高于没有护城河的。

因为有护城河的企业,往往赚钱不辛苦,比如茅台,甚至“傻子”都能经营好,而没有护城河的企业,则是赚点辛苦钱,或者是看天吃饭,更有甚者,辛苦也不赚钱。

如果投资了有护城河的企业,就可以闭着眼睛躺着赚钱,相反,怕是得时刻关注企业基本面变化,睡觉也不踏实。

来源:雪球

“58同城,一个梦幻般的网站!”

杨幂这句广告说了快11年了,我们也听了10多年了。

近日,58同城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实现营收25.603亿元人民币(3.614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5%,营业亏损5580万元人民币(0.79亿美元),非美国会计准则营业利润1.440亿元人民币(0.9万美元)。

扣除58子公司国内业务融资给58同城带来的26.832亿元人民币,按照非美国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396亿元人民币(6200万美元)。

6月15日,在美股上市的58同城正式宣布签署私有化协议,将以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7亿元)的价格完成回购,这也是今年最大的私有化交易之一。

从2005年12月58同城成立,到2013年10月31日在纽交所上市,再到现在宣布私有化,58同城这个从PC时代走来的互联网信息聚合平台,已经走过了第十五个年头。

还记得那时候,租房子,找工作,找兼职,交朋友,买卖二手货等等。要么去了58同城,要么去了赶集网。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工薪族来说,这两个网站是宝贝。

与此同时,作为一家在美股上市七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如今宣布退出美股市场。对于私有化的原因有各种版本的猜测。有人说是应对美国监管风险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认为其业绩疲软,市场份额逐渐流失,流量红利消退,需要通过私有化重新评估,然后回归。

私有化不代表58失败。如今,58市值约80亿美元。然而,私有化后的58将何去何从?未来15年58会值多少钱?

抓住信息鸿沟,从钱入手。

2005年12月12日,58同城成立。当时,姚劲波想打造一个中国版的Craigslist。Craigslist,美国最火的分类广告网站,发布各种生活信息,卖二手车,发布租房信息,招聘,相亲.曾经是美国人最喜欢的网站之一,流量堪比ebay。

姚劲波想把58同城打造成“本地生活信息第一门户”,刚开始这么做,就获得了软银赛峰500万美元的投资。

最初58同城只做C2C业务,完全模仿美国Craigslist。但是很难推进,就是个人用户付费。当时国内互联网普及率和使用程度还处于成长期,没有现在的“付费意识”。在当时绝大多数网民的认知中,网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获得的,应该是免费的。

所以当时个人用户付费是不可行的。当时58就想到了一招,靠线上流量线下赚钱。姚劲波出资创办了一本杂志《生活圈》,但只办了一年就停刊了,因为他发现互联网才是他们应该专注的地方。

重新聚焦线上后,58同城在C2C业务的基础上加入了B2C业务,通过B2C业务向企业用户收费。

随着充电业务的发展,58同城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并于2009年实现盈利,随后进行了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融资,58同城正式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和同时期的其他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一样,同程是在有利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下起步的:PC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人们正处于一个迫切希望熟悉网络并充分利用网络的阶段。

线上线下信息的差异成为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成长的沃土,尤其是在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的大城市。获得及时、方便、丰富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同期,58同城的主要竞争对手Jiji。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它是一个分类信息平台,但有一些不同之处

在很大程度上,58、赶集等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实际上是把以前在报纸等印刷品上发布的各种信息发布到了互联网上。作为网络信息载体,58同城和赶集网拥有报刊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的发布不受发布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同时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及时的信息。

但是在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获取流量的成本并不低。

58同城初创公司的市场费用大部分集中在两项费用上:广告和代言,购买流量。

首先是广告和明星代言。

当时除了业务上的竞争,58和赶集网的竞争也是广告营销上的个人搏杀。几乎所有的渠道都做了大量的营销广告,如公共交通、地铁、电视等。长期活跃在中央电视台部分频道和各大地方电视台。

相比之下,58同城就有点落后了。

2011年初,吉吉。com做了一个大广告,签下了已经火了,出演了热播剧《潜伏》的陈瑶做代言人。有了这个广告,陈瑶把这头驴赶到了市场,尽管它还没有被洗脑。

度,但也是各种霸屏。

当时,姚晨代言的广告一播出,赶集网的百度指数增长了3倍,而同期,58同城的百度指数则远低于赶集。

根据58同城副总裁陈建宁在2017年接受媒体访时所述,看到赶集网的广告代言取得这样的效果和影响,58同城很着急,急于想出应对之法,一个关键点就是选择明星代言人。

最初考虑过孙红雷,后来考虑58同城的品牌调性等相关因素,觉得有“国民媳妇”称号的海清更匹配,却又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达成合作。

当时杨幂主演的《宫锁心玉》刚刚完播不久,人气猛涨,并且80后非常喜欢《仙剑奇侠传》,最后敲定决定请杨幂做代言人。据陈建宁所称,58从接触杨幂经纪人到正式签约,只用了大概两天的时间。

加上央视、地方卫视和地铁等渠道的广告投放,58同城的投入很庞大,当时一度有传出58的广告费用一度接近5亿元,而姚劲波对此说法也没有否认。

8年,成国内赴美上市分类信息第一股

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05年创立,到2013年成功上市,8年时间,58同城先后6次融资,不算姚劲波个人的后续投资,累计融资1.57亿美元。

2013年,58同城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赴美上市的分类信息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便大涨41.88%。

招股书上显示,从2012年到2013年,58同城分别亏损1300多万美元、8000多万美元和3000多万美元,亏损最多的2011年,也是烧钱最快的一年,在这一年,58同城签约了杨幂,也铺天盖地打起了广告。

同时,招股书还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58同城烧掉超逾1.2亿美元,前三轮融资几乎全部烧光。

终于在2013年第二季度,即上市前,58同城实现了首次盈利。

而之所以能够实现盈利,一方面是58同城在2011年之后明显缩减了广告支出,从2010年到2012年,58同城的广告费支出分别达到820万美元、6850万美元和2510万美元。

另一方面则是付费会员的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当季58同城会员费营收环比增长了38%,占总营收的59%。

除了会员费,当时的58同城的业务构成中还有在线营销服务和在线交易佣金,只是在线交易部分的占比只有个位数。

然而,上市虽然解决了58同城的资金流需求,但是业务构成决定了其高度依赖于流量的导入。

其实在分类信息赛道,曾经的火热程度并不比“千团大战”低,最多的时候,国内大大小小的分类信息网站有超过两千家,就连网曾经也是分类信息网站之一,最后就像团购赛道一样,只剩几家头部。

在58同城创立早期,市场就已经做出判断,要么被大厂收购,要么上市,经过8年的苦心经营,58同城上市了。

而现在,从今年4月2日58同城宣布收到收购要约,到达成私有化协议,仅仅过了两个月。

为什么?

优势变成劣势,58的得与失

从门户网站到分类信息网站,本身就是信息服务平台从综合型走向垂直类的一个发展路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分类信息网站所占据的信息差优势很快便从绝对优势变为相对优势,继而优势全无,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这个过程变得异常迅速。

房屋租赁、二手买卖、求职招聘、交友?虽然每个赛道的市场规模都足够庞大,但是当垂直信息服务网站和SNS社区大量出现,58等分类信息网站如何保住用户流量比怎样向用户收费的问题更现实。

招聘网站,在58同城之前就已经有了智联招聘和51job,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出现诸如Boss直聘、脉脉这类垂直使用,以及上百家主打蓝领招聘的细分公司;

房屋租售,2007年安居客成立,2015年出现了爱屋吉屋,还有自如、贝壳等使用;

二手市场则被闲鱼牢牢占据;

各类交友、社交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多得数不过来?

对于每天面对爆炸式快速增长的网络信息的互联网用户来说,垂直信息显然更容易满足用户的切身需求。当这些平台出现之后,分类信息网站如何保住用户流量是更加现实的问题。

58也已经意识到自身对于流量导入的依赖,就连姚劲波自己也在2014年的时候表达过一种观点:传统信息分类网站已死。

但58同城近年来做过最多的动作其实是买买买和拆拆拆,收购垂类信息平台,进行业务拆分。

1、买买买,靠收购建成的信息帝国

从其收购的对象来看,58聚焦于在各个细分领域增加新的流量入口,而并不涉及公司业务本身的转型。

2015年3月,58同城以2.67亿美元并购安居客,同年5月并购了中华英才网,8月增持汽车点评平台莱富特佰股份至70%。在这一年,58还收购了驾校一点通,入股土巴兔。

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并购则是对赶集网的并购,他们的结合在分类信息服务领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58对于“买买买”的热衷,很让人吃惊,就在鸥翎资本收购要约发出之前不到一个月,58同城还与优信二手车签订协议,以1.05亿美元收购优信拍业务相关资产。

由此可以看出,58同城的收购对象其实依然集中于58原本的业务范畴之内,通过不断收购垂直平台,加强对各个垂直信息领域流量的掌握。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做一定的延伸,先后开展了58到家(家政等生活服务)、转转二手平台、58同镇(“同城”的下沉市场版)等业务。

可以认为58的业务重心体现在业务的覆盖面上,比如在求职招聘领域,有定位高端的中华英才网,有中端的58、赶集招聘,还有斗米兼职。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潮到来的时候并没有及时跟上脚步,没有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色进行充分的转型升级。

虽然58通过收购建起了一个分类信息帝国,尤其是在收购赶集网之后,似乎有种一家独大的感觉,但却只能说是整体业务体量巨大,但并没有形成合力,面对来自于每个垂直市场的竞争者,缺乏足够的深度和专注度,就意味着58将疲于应对各个细分赛道的竞争压力。

2、拆拆拆,投资行为大于经营

业务拆分似乎已经成为58同城的习惯性操作,除了买买买,58做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拆拆拆。

在58的拆分中,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将原有的业务进行垂直化拆分,如前面所说的,在58并购赶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两个平台上的兼职业务单独拆分出来,单独打造成“斗米”品牌,这个品牌也先后获得数千万美元的融资。

同样是在2015年,在与赶集并购几个月之后,58和赶集共同宣布拆分“瓜子二手车”股权。在2019年初,还以7.136亿美元出售了其在车好多集团部分股权。58同城2019年财报显示,其在2019年全年155.8亿元的营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其出售车好多股权所得。

不断的并购与拆分,而不是在垂直领域专注做深,越来越不像那个曾经让用户很依赖的分类信息网站。也正是因为这些资本操作,让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在最近几年里58的财务表现上,尽管营收增长的表现很亮眼,但剔除业务拆分与并购的投资收益,其实其主营收业务、会员营收和在线推广收入增速均呈现下滑趋势,经营业绩持续承压。

甚至还有沽空机构在2019年两次发布报告,认为58是在通过并购与拆分、操控财报,隐藏亏损。

每一个赛道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市场,且在每一个赛道里,都有58的脚印,以团购为例,在团购最火的一两年里,58还曾寄希望于利用自有的商家和用户优势,切入团购赛道,包括赶集网也是如此。

但在“千团大战”中活下来的却没有几家,其余的要么转型要么彻底失败,最终,抱着“占坑”心态的58同城连烧钱的机会都错过,只能眼看着美团拔地而起,而今成为一个市值万亿港币的真正巨头。

58同城不缺钱,至少目前来说,并也不愁赚钱,但进入移动互联网以来,流量已然完全转向,58同城虽然涉及诸多赛道,且每一个赛道都有十分庞大的容量,但在每一个赛道中,都有对应的行业巨头存在,他们是在站在专业性和垂直纵深度上对传统的分类信息网站进行降维打击。

这些垂直领域的头部或者小巨头已经成为58的最强对手。

写在最后

一路狂奔过来,58同城称得上是分类信息领域的王者,奈何天下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天下。

自2013年上市以来,其营收增速便开始下滑,并且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在线广告和会员服务两大现金牛业务持续下滑,在2019年第四季度出现了首次负增长。

根据最新财报所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58付费商户数约270万,会员服务贡献8.156亿人民币(1.151亿美元)营收。而据其2019年Q4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付费商户数约330万,贡献营收11.1亿人民币(1.6亿美元),这意味着其会员数量和相关营收出现了负增长。

在线营销业务的营收15.954亿元人民币(2.252亿美元),也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17.8%。

15岁的58同城,如今已经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它还是一个互联网巨头,但却是一个未到中年却显老态的巨头。

不禁令人思考,到底什么是58同城的行业壁垒,58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是品牌,规模,还是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布局?

又或许,行业壁垒已经不存在,护城河也无法没过脚踝。

58确实早已不是那个“神奇的网站”,但对于私有化之后的58同城,无论是否回归A股,都是一个重新启程的大好机会,抛开旧的“肌肉记忆”,PC时代延续下来的门户生态需要来一场自我颠覆。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为什么有人说58同城APP上有些找工作的信息不真实,你怎么看?如何避免?

因为真的招聘信息占多数。

在这种网络招聘的网站上,有虚的招聘信息很正常,就算是在社会上,不是也有虚的招聘信息吗?

我们能做的就是识别真,找到理想工作。以下是我对识别真信息的方法:

一、招聘流程是否正规

一般招聘要分笔试和面试,要是直接去面试就要小心了(有些职业不需要笔试的除外)。面试一般2到3轮,要是只有一轮就要注意啦。

二、是否要收取培训费

只要收取培训费,那么基本上就是的了。当然有一些收取培训费保上岗的,但是极少,想要了解请私信或留言。

三、是中介招聘还是公司直接招聘

要注意签的合同是中介合同还是劳动合同,如果是中介,建议不要去了。以后发现公司有问题会很难解决。

四、工资待遇要问清楚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间,项目。还有底薪是多少。是否需要完成绩效才能拿全薪?

五险一金有没有?现在叫个公司都给交。

五、实习期待遇与时间

实习期的时间,一般不超三个月,最多半年,工资为正式员工的80%;还有是否可以提前转正。

文章标签: # 58 # 同城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