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二手车评估 二手车评估

珠海二手车宝马小车市场_珠海二手车宝马小车市场在哪里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汽车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新变化与老套路2.宝马在华一季度销售11.65万辆 跨国车企争相押宝中国 | 汽车商报3.4月8日"解封"的武汉会是汽车行业转暖的拐点吗?4.美规车能过户吗?5.多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汽车股全线爆发6.板块炒作分化明显,市场观望情绪偏浓,操作不宜激进德系和日系品牌买二手车还是德系和日系品牌的,质量、保值律比较好一些,如大众,斯柯达,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品牌

1.汽车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新变化与老套路

2.宝马在华一季度销售11.65万辆 跨国车企争相押宝中国 | 汽车商报

3.4月8日"解封"的武汉会是汽车行业转暖的拐点吗?

4.美规车能过户吗?

5.多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汽车股全线爆发

6.板块炒作分化明显,市场观望情绪偏浓,操作不宜激进

珠海二手车宝马小车市场_珠海二手车宝马小车市场在哪里

德系和日系品牌

买二手车还是德系和日系品牌的,质量、保值律比较好一些,如大众,斯柯达,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品牌的车型,如果选择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安,和哈佛都是不错的品牌,买二手车建议首先建议你到有信誉的品牌二手车公司,同时选择有一定品牌度的汽车,最后建议你尽量选择个人寄卖的车辆。

买二手车注意事项:

一、不要听信销售人员的口头保证

买二手车最怕就是遇到车况不实,而销售人员为了打消消费者的这种念头都会以什么名誉人格之类的东西作为担保,往往消费者听到了这些担保之后就会放松警惕。这些所谓的口头担保是最没有用的东西,一旦有情况发生他们翻脸就不认人,就更加不用提他们的所谓担保了。

因此,购买二手车时的所有东西都要立字为证,譬如说优惠折扣、礼品赠送、质量担保等等东西都要有实体的证明,这样才能相信。像维修记录、保险记录等关乎质量的东西最好就是亲自查证,毕竟玩文字游戏也是这些销售人员的强项。

二、注意二手车政策

现在的二手车市场上主要是国四标准的二手车居多,目前来说国家已经在大部分地区取消了二手车限迁,但有一部分地区仍然限制低于现行排放标准的二手车迁入或者过户。大家需要注意所在地区的二手车政策以及所要购买的二手车的排放标准。

目前来说还在实行二手车限迁的地区有: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

三、注意二手车的资料是否齐全

二手车的资料同样会影响到二手车过户,一般来说需要机动车登记证书、购置税完税证明、购车发票、行驶证这几样证件齐全才能办理二手车过户手续。

汽车人2023年新能源车市场:新变化与老套路

我国汽车改装业的现状与前景

一、改装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汽车改装源自汽车运动,赛场是各个汽车制造商体现自家技术实力的地方,为了把对手甩在后面,他们都拿出自家的最高技术,迫使厂商致力研究开发新技术。现时量产车中的很多技术都是来源自赛车,几乎所有的改装方式和改装部件都在赛车运动中通过不断的测试、改进,并经过长时间的试用,在解决了安全、稳定、合理、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后才向大众推广。当然,在这当中,最终真正能与广大消费者见面的都是经历住各种考验的既实用又经济、稳定的经典改装件。民用汽车性能提升是建立在长年累月的赛车改装基础上发展、改进而形成的改装的高级形式。

最早的汽车改装只针对于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便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赛车运动的深入人心,汽车改装已揭开以往的神秘面纱,成为普通车迷汽车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并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欧洲大陆、美国乃至亚洲的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汽车改装早已蔚然成风。

二、我国汽车改装业现状概述

1、起步中的改装业

改装车,停留在实用阶段。虽然现在愿意改装的车主已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车所做的改装项目都是比较初级、实用性的改装。真正深层次上的改装还很少。原因与现时人们对汽车改装的认知度不够,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经济能力的问题。改装的花费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范围,品牌不同,价位相差较大。花费数倍于车价的改装也属常事,汽车改装的花费因其无限多的方案,可以说是“上不封顶”。例如在汽车工业大国日本,家住一个小房子,然后把一两千万日元放在一辆车上的大有人在。

现时内地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为代表的广东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汽车改装业发展相对较领先,这一定程度上与这些地方的经济发达有很大的关系。我国香港的汽车改装业要比我们内地要领先,主要因为她身份的特殊,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她的汽车改装文化主要受到日本的影响,香港人特别崇拜日本汽车改装,只因日本人敢做敢为,想到什么便去做。将这套思想用于汽车改装上,却令消费者相当受落,更成为各地车迷的参考对象。

现在的改装项目日渐繁多,类似大包围、保险杠、尾翼、行李架和进排气等简单改装,大部份的商家已经可以应付自如。其实与其说是改装,倒不如直接说是更换或加装,因为他们都是买现成的产品来替换原厂的部件。但如果要改动汽车重要组件,如引擎、变速箱和ECU等,这就不是一件每个改装店都能应付得来的事了。从事这样改装的店不多,而且愿意做并且经济上能应付得起的人也不多,因为这方面对技术、经验和理论的要求相当高,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现在大多数人对于个性的追求还仅仅局限于贴个另类的车身贴、加个尾翼等。所以,目前许多所谓的改装店实际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个美容装饰店罢了。

2、误解易致进入误区

许多车主为了追求个性准备改装爱车,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容易走入误区。

配件越贵越好。一些人在进行汽车改装时一味求贵,认为“便宜无好货”。其实,配件应根据车的实际来选择。换上多功能音响就好。一些人认为汽车音响的辅助设施,如无线遥控、多碟转换器等越多越好。其实不然,音响的主机才是决定音效质量的核心,而喇叭、分音放大器、音箱等是音效好的重要条件,对于其他的辅助设施对实际音效并无多大帮助。

一味追求感官享受。有的车主为了外观的好看,而加装大口径排气管、安装尾翼等。这样的安装极其错误,尤其是对于小排量的车来说,不仅会影响性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汽车的失衡,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盲目追求视觉享受。有的车主拆掉原来有气囊的方向盘换上赛车方向盘,这样我是非常不赞同的,毕竟家用车与赛车不同,赛车有其它的安全设备补救,公路与赛道更不同,赛道的环境更理想。有的人在车上安装很多无关痛痒的装饰品,一但发生事故时人和车都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一味强调隔音效果。一些车主要求将隔音做到极致,甚至不希望听到发动机的声音。但如果驾驶者听不到来自道路和动力系统的声音,就会失去对路况和车况的相关信息,影响车行安全。

选择适合自己实际使用需求和车身状况的改装项目很重要,切忌盲目,理性改装,才能走出误区。

三、我国汽车改装业现存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改装业面临的瓶颈

改装车,潜伏安全隐患由于改装车多为车主凭自己的喜好或追求时尚而改装,并没有考虑到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加上一些改装汽车的车行从业时间较短,改装技术不是很成熟,而又一味地满足车主的要求,缺少对车辆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设计,每一辆车改装后也不能做全面测试甚至不做测试,改装后性能是否提升,安全性是否下降都只能凭着车主对改装前后的驾驶感觉来判断,无法通过科学的测试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就有了反好好的新车改成“危车”的案例,甚至会造成人员伤害。

随着经济发展,私人用车数量快速上升,汽车改装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但改装车无法顺利通过年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特征。车辆的结构包括车身颜色、长、宽、高四个硬性的标准以及发动机和相关的技术参数。

2、缺乏专业机构

改装技术是否可靠、经改装后的车是否安全,现在根本无从评定。汽车改装对技术要求很高,如何改才安全,改完之后安全性是否受到影响等,需要有权威而专业的技术部门加以鉴定,才能保证改装市场的规范。例如在日本就有一个叫《排汽管协会》的,生产者的产品只有通过他们相应标准的严格检测才能销售或使用。比如说一个在赛场上使用的产品,他们就会在上面标明“公路禁止”之类的字样。又如日本已经将引擎列为消耗品,基本上就是只要引擎来源合法,而且施工的技师具有相应的认证资格,你爱装什么就装什么。不像我国,原车是什么型号就只能安装什么型号。

在国外大部分国家,汽车改装都有标准和法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每年都有汽车改装展。在欧洲不少国家及日本等,具有规模的改装厂,除了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测试部门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动机改装要通过认证与许可,其严谨态度不亚于一般正统的整车厂。正规的改装车厂都要通过相关的资质审核,具有改装资质的改装厂才能进行相关的汽车改装。国外汽车改装厂家一般是和生产厂家结合在一起的,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它们的专业改装厂和改装品牌,如:奔驰的AMG、宝马的AcSchnitzer、三菱的RALLIART、富士的STI、日产的NISMO、本田的无限等。只有像这样改装技术、质量能够达到原厂要求,才能保证改装不会给车辆造成隐患。在我国由于大部分改装厂家的水平和国外成熟的汽车改装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店就是拿着自己改装后的效果图让顾客挑,改装件只要能装上就装,伴随着极具专业性的“忽悠”,是否真正适用则不予关心,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改装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因素蒙混过关等问题则比比皆是。

3、保险安检不成熟

据某保险公司理赔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改装车出险后的赔偿,都限于原车部分,而对于改装配件则不予赔付。如果车主在投保时,已与保险公司就改装部分的投保事项进行了特别约定,那么车辆改装部分也是在保险公司理赔范围之内的。车主如果想对车辆进行改动,需要在车管部门进行备案,虽然目前改装的车不少,但真正去备案的车主却很少,对此,理赔人员提醒,改装车的车主最好是在车管部门进行备案,以免出现问题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改装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尽管遭受到上面的种种尴尬,汽车改装还是有必要进行,有必要发展的。

适当地进行改装对汽车是没有坏处的。比如汽车的制动力,在进行改装以后能增加其效率,但不会影响安全,比如换火花塞、高压线都是为了让车更好地运行,可以提高动力性并降低油耗,而且没有什么负面影响。汽车厂家为了延长汽车的寿命,或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一般对其各方面性能有所保留,追求的是中庸。而实际上,原装车在很多方面都有可挖掘的潜力。如果改装只是对汽车的性能进行提升,对安全性也没影响的话,一味禁止没有必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加入WTO,我国的汽车数量不断上升,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汽车工业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汽车总产量达到615万辆。预计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将有更多城市进入汽车社会,全国每年增加驾驶员超过580万人。 汽车进入家庭业将进入高峰期。按照国际惯例,国民收入每增加1%,机动车拥有量就会增加1.02%到1.95%,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至2000美元时,小汽车拥有量增长进入高峰期。

汽车消费现在主要集中在我国几个发达的地区,而且购车者近年来有着年轻化的势头。我国近几年与世界的距离渐渐拉近,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外国的文化,特别是这一群年轻人。他们寻找的是一种与众不同,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一种自我与激情。加上赛车运动的推广,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理念正从“代步”向“个性”、“时尚”转变,“汽车改装”这个词正在逐步走进老百姓的视野。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迅速崛起的经济,蕴藏了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汽车改装及相关产业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曾经预测,加入WTO后,中国汽车服务业将在售后服务等方面突现十大商机,其中第二大商机中就涵盖了汽车改装业,其很有可能成为2006年汽车业的一大朝阳产业。随着汽车的普及,喜欢汽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汽车改装需求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这个市场是一块待开垦的沃土。

宝马在华一季度销售11.65万辆 跨国车企争相押宝中国 | 汽车商报

车企对于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将成为它们商业回报的决定性因素。

文 /《汽车人》黄耀鹏

无论采取什么统计口径、使用什么措辞,2023年“开门黑”已是确凿无疑了。

鉴于2023年1月的上线数据处于历史性的低位,一季度内就出现反弹,是大概率的事。但是反弹高度,不能过于奢望,因为市场当前基调是偏于谨慎和保守的。

截至发稿,2月份数据尚未被完整统计。乘联会根据2月前3周的走势,预测全月零售135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4.3%。这和业内预期基本相符。

PHEV增长将快于EV

新能源车从2022年的全年高歌猛进,转换到速度稍慢的发展轨道。很多厂商对此虽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降速这么多。

这表明,整条产业链为2022年的高增速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调整现在就到来,也许并不太坏,眼下积累的负面因素还不够多。

根据乘联会口径,1月新能源车(EV、PHEV)渗透率为25.7%,同比增8.7%,但环比降了19%。而2月新能源(预测值)则为40.0万辆,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20.3%,渗透率29.6%。

对比两个月的数据,新能源增长与渗透率增长几乎同步,即新能源车靠从燃油车那里抢地盘,是维系增长的主要手段。而整个大盘增长,是非常有限的。即全年不可能实现7%的增长,2月只是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反弹。

这是意料之中的。其中,1月PHEV对EV的零售比例为1:1.8。而2022年全年PHEV销量151.8万辆,EV销量536.5万辆,两者之间的比例为1:3.53。显然,两者的市场份额在快速接近中,PHEV增长更猛的趋势,将在2023年延续下去。

两个牵制因素

但是,2023年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与销量数字显示的趋势正好相反。即PHEV相对EV提升份额,在2023年存在两个牵制因素。我们的任务,是掂量这两个因素,能起到多大作用。

一个是电池原料价格在往下降,混动小电池的价格优势在削弱。目前碳酸锂从高点的60万元/吨,已经降到42万元/吨。

宁德时代近期向新能源车企提出“锂矿返利”计划,核心内容是: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代价是合作车企需要将约80%的电池采购量承诺给宁德时代。

这是宁德时代掌握上游的体现。期货的重点是心理预期。而宁德时代在2024年、2025年落地的全球产能可能高达500G-600GWh,总产能高达1000GWh。宁德时代不但需要给这些产能找客户,还要为眼下产能锁单。

种种迹象表明,2022年EV相对PHEV的巨大成本差距,有拉近的趋势。但我们应该看到,从正极锂盐到电池成品,再到整车,价值沿着供应链传导之后,有明显的缩水效果。原料采购价翻倍(其实只是期货价暴涨),电池可能涨价20%;而到了整车端,就只剩7%的涨价牵动力了。

如今新能源品牌打价格战,出手凶狠的,连10%都拿出来。2月份,乘用车整体折扣率13.8%,与1月份持平。原料涨跌对下游的影响,没有炒作的那么大。

另一个,是2023年1月开始,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城市,不再给PHEV、增程“绿牌”。此举直接将理想汽车从上海新能源排行榜上拉下来。

如果2023年只有一线城市这样做,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如果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几个大的经济区域都有跟进效仿者,PHEV、增程就会遇到大麻烦,至少理想汽车这种以增程为主要产品线的品牌,将受到打击。

眼下,还未看到北京打算这么做。但人们无法判定地方政府的容忍底线是什么,即混动越过某一个特定比例,就会刺激政府祭出“混动不给绿牌”的政策。

有人认为,上海的目的是保特斯拉(全系产品为EV)。但这种“拉偏架”的行为一旦多了,就会引来国家级监管的注意。地方政策与国家监管之间,存在复杂的制约,很难用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去理解。

当然,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对一些部委发布的比较软性的政策(多冠以“办法”、“临时办法”之类的措辞)不买账,比如限行限购、二手车限迁之类的政策。但部委实际上没有直接介入的权力,只能呼吁。一线城市(省级单位)也与前者保持距离,彼此留一线,不公开顶牛。

因此,这两个因素虽然都是发生在2023年开年,但其牵制作用其实是可疑的,市场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汽车人》判断,2023年全年,PHEV比例还将上升,PHEV与EV的比例可能达到1:1.5一线。这预示着,主机厂必须强化PHEV产品的布局。

价格战效果不好

大家认为,2022年新能源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没想到2023年以更高强度的价格战开打。特斯拉发动价格战,绝大多数新能源品牌参战。

《汽车人》猜测,特斯拉此举和宁德时代的“返利”一样,都是为了安置即将落地的新增产能,还有就是维系产能利用率和订单池(这俩实际上是一回事)。

如果没有订单池,生产将被迫停滞,整体放空的成本是相当高的。特别是直营品牌,没有经销商库存作为缓冲,必须自己维持住订单池。

理论上,价格战的结果,还需要观察。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价格战就像蚊香片,开始的时候效力最强。如果开始都没捞到什么,后面其实也不用指望了。何况,主要对手跟上之后,大多数效果已经对冲。

有非官方数据表明,特斯拉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如果特斯拉还有成本空间,发动下一次价格战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么2023年无论电池原料涨跌,大家都很难赚钱。结论恐怕是“活着最重要”。

价位市场:完全替代和渐进侵入

和品牌苦乐不均一样,价位市场也同样如此。

从1月份的车型数据来看,10万元以下市场,与前两年一样,短兵相接式的竞争是匮乏的,愿意做的厂商也比较少——只有五菱宏光、奇瑞、长安Lumin等少数几个品牌。

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因此大家都围绕低成本来做。可以预料,该格局已经连续几年固化,除了长安LUMIN,其它都是老面孔。2023年也不会有像样改变。

10万-15万元、15万-20万元,是最为走量的两个新能源市场,从2022年和2023年初的数据都可以证实这一点。两者在销量上,前者略多,但没有太大差别;区别是,前者以EV为主,而后者则是PHEV占优。比亚迪和埃安是这两个领域的领先者,长安深蓝正在高速追赶。

所有20万元以下车型,都是中企占优。这是走量的基本盘,新势力对此涉足的较少(蔚来将来可能做点尝试)。华为余承东也说,不做20万元以下车型,是要毛利率,但更大的可能是,垂直整合的功力不足。

在20万元以下,新能源的毛利率问题非常考验主机厂对上游的把控。零跑是新势力中的异类,主力产品C11价格在18万-23万元,骑在两个区间中间。不过,零跑最近推出C11增程版,价格16万元起。

这又印证本文所说的,小电池新能源车的相对份额仍然要上升,原因很简单,市场需要。只有顺应市场需求,才有前途。

20万-25万元车型,是特斯拉、比亚迪的天下。前者的大幅降价,是二线以上的宠儿。很多舆论都指出,特斯拉、新势力等“下沉不够”。实际上,如果坚持目前的产品序列,下沉到三线及以下,只会涣散注意力和资源,收效抵不过扩张渠道的成本。

2023年,这一趋势将延续。这意味着新势力可能对扩张产能,不会有太大的举措。

25万-40万元产品区间,是特斯拉、“蔚小理”的天下。宝马和奔驰凭借这一波降价,也进入这一区域。

中高端车型(30万元以上)区域,燃油车的地盘虽遭侵蚀,但仍能保持大体稳定。这一价位区间,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不会在2023年就取得优势。

区位市场:与价位和品类有强联系

30万元以上区间的产品,主要瞄准一线、强二线(即所谓的新一线)市场。而这些区域市场,地方政府的行政许可,对市场起到定调作用。

偌大北京市场,2023年1月、2月新能源车销量,居然不及深圳的一半。上海因为直给绿牌的政策,所以情况稍好,和深圳差不多,月销也就刚过万辆。

倒退几年,一线城市就已经主要是换购市场了。这导致新势力和国企孵化企业,除了总部所在地(也包括辐射临近城市),把新增渠道的注意力都放在强二线的地盘上。

二线名单我们有必要列一下(按照经济实力排序):成都、天津、南京、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厦门、郑州、沈阳、西安、大连、济南。

对于新能源市场而言,一些较小但经济实力很强的珠三角、长三角城市,也受到相当重视,譬如珠海、苏州等。

而前面名单中,郑州及以后的城市,注意力就会削弱很多。原因有两条:一个是越往北走,新能源车短板越突出,以至于到了东北就毫无存在感;另一个是北方城市GDP很高,但居民收入占比相对较低,GDP排名并未反映真正的购买力。

这两年,新能源最夺人眼球的竞争,是在以上城市展开的。而三线以下,是沉默的大多数。它们吸收了大部分市场量能,但新能源板块消费大多在20万元以下。

从销量角度讲,2023年的中小城市,得南方乡镇者得天下。但从市场关注度、品牌声望和企业利润的角度,更应该关注二线以上城市。否则凭借新势力每月万把辆的销量,本不应该获得这么大流量。

2023年,高端EV参与价格战将是象征性的、克制的。它们将努力维系品牌定位和毛利率。在高端EV普遍搭载100度上下的电池后,PHEV实际上成了BBA换购的新宠。而BBA则努力通过自己的新能源转型,留住老客户。

2022年,25万-40万元区间的产品,新能源车尚未彻底压制燃油车,但这一局面,有望在2023年达成。新能源拿份额最猛烈的价格段,仍然是20万元之内;而10万元以内,EV已经占据压倒性优势了。

在PHEV的热潮中,一线市场保持了对中大型车辆的热情。而PHEV和增程的贡献,就在于以较低代价、较新鲜的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了新选项。

由此带动,就连MPV和大型SUV,也受到消费转型的刺激,开始走出独立行情。很多人都对一些创业企业发布新能源MPV感到不理解,在产品线还远未覆盖主流需求的时候,突然跑去做一款小众车型。这其实是打差异化竞争。

此外,这一市场在扩张,而且很好地排斥了燃油车的反击,属于走得比较稳且持续向好的市场。这一块投资,反而不会吃亏。至少比见红的细分市场(譬如紧凑型SUV),压力要小得多,何况还能走一波集团客户需求。

有些车企属于表面上包打天下的全系布局,但实际上产品密度仍然从低向高:低端重兵把守,高端刷个存在感。目前,还没有出现燃油车时代的丰田、大众汽车这种真正地全面部署的车企。当然,有些车企是正在往这个方向走。

2023年,新能源车的产品布局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将需要车企多花一些心思。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将成为它们商业回报的决定性因素。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4月8日"解封"的武汉会是汽车行业转暖的拐点吗?

作者?|?刘丹丹

编辑?|?王双双

4月6日,宝马集团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3月,宝马集团在全球共销售477111辆,同比下降20.6%。其中,按市场区域来看,第一季度宝马在华销量同比下降30.9%,欧洲销量同比下降18.3%,美国销量同比下降17.4%。

从数据来看,宝马在华销量下跌最为严重,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宝马在华的未来发展,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仍深感乐观:“尽管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宝马非常看好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并始终与中国人民并肩前行。”

作为此次疫情大规模暴发的地区,再加上春节假期等因素,中国汽车产业从1月下旬开始经历大面积停工、零部件短缺、延迟复工等过程。按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月份销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已经退回至2005年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马集团对中国车市的信心何来呢?

01

一季度在华销售11.65万辆

自1月下旬以来,受疫情影响,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是大多数跨国车企的重要销量来源。为了降低疫情的影响,保障员工健康和加强对经销商伙伴的财务支持成为宝马集团的工作重点。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经销商的实际运营状况,宝马还对2月和3月的业务目标进行灵活调整,为经销商减压赋能。

数据显示,宝马集团2020年第一季度在华共销售约11.65万辆BMW和MINI汽车,销量同比下滑30.9%。其中,在1-2月份,宝马集团共销售新车10771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8%,占前两个月全球总销量的31.5%。

对于第一季度在华的销量表现,宝马方面认为,伴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2月份宝马的市场销量受到了极大影响,1月份所积累的前期销量优势也被拉平。尽管1、2月份的总销量仍保持了微弱的增长,但伴随着疫情的持续,尤其是3月份国际疫情形势的严峻,种种因素都对第一季度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以及企业生产、交付节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

不过,尽管如此,宝马依旧非常看好在华市场的中长期发展。在此前的年度财报发布会上,高乐曾表示:“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够应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那非中国莫属。”而在近期,高乐再次公开表示:“尽管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宝马非常看好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并始终与中国人民并肩前行。我们一直紧密关注中国市场的客户需求,并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相信这些有利条件将加快我们战胜困难的脚步。”

02

宝马抗“疫”的第二阶段

事实上,宝马对中国的信心并不是毫无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95%的宝马经销商已恢复营业,展厅客流日渐提升;考虑到未来几个月国内的市场需求将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宝马沈阳生产基地也已恢复双班生产。而相比之下,宝马集团在欧洲80%和美国70%的经销店已经因为疫情而暂时关闭。

在宝马看来,自2月底开始,中国政府的防控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高露道,“自3月底开始,我们进入抗‘疫’第二阶段——‘重回正轨’,引导业务运营重回正轨。”据了解,为了进一步迎接中国市场回暖和整体消费氛围的复苏,宝马已经开始在销售、售后、金融服务和营销传播层面落实新一轮措施。

一方面,自4月2日起,宝马已在中国启动全新品牌行动,以“蓝天白云”为主题,呼应当下人们盼望拥抱蓝天白云,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另一方面,“焕新计划”——新一轮经销商支持计划已落实到全国经销商端,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推出不同品类的销售和售后政策,希望为经销商营造更好的业务状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宝马集团2020全年计划也在按时推进中,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已于日前举行了开工建设仪式,工作正式迈入正轨。在产品方面,按照2020年规划,宝马将在今年继续延续产品攻势,为中国带来17款产品,开启“新能源车之年”和“品牌之年”。

截至目前,新宝马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里程升级版、全新一代宝马X5插电式混合动力、宝马i8极夜流星限量版和纯电动宝马i3快充畅行款已经率先上市。此外,宝马将推出多款M系列车型,助力打造“品牌之年”。其中,全新宝马X5?M、X6?M将在今年中上市,加入全新宝马X3?M、X4?M现有阵列;全新M5及全新M8四门轿跑车将于年内投放市场。

03

跨国车企“押宝”中国

从高乐再三强调对中国的信心,到宝马在华的举动,不难发现中国车企在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事实上,不只是宝马,戴姆勒、大众等跨国车企也都在开始“押宝”中国,表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以3月19日德国股市震荡为例,德国政府为了保护股价大幅度下跌的戴姆勒不被恶意收购,拟向其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但戴姆勒回绝了这一提议。戴姆勒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康林松表示,戴姆勒目前有足够的资金。同时,康松林进一步强调称:“奔驰在华绝大多数经销店已经重新开放,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汽车经销店。需求在增加,这使我们感到乐观。”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在日前也公开表示,目前大众汽车除了在中国市场以外没有营收,并且还要承担每周约20亿欧元的(约合人民币158.06亿元)的损失。各市场表现是迪斯这番言论最强有力的证据。在大众的全球版图里,2019年,中国市场为大众集团贡献了约40%的汽车销量,大众集团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从18.4%上升至19.8%。

“只要中国市场稳定,我们就不怕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言论对于跨国车企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公开数据显示,自3月中旬疫情大面积暴发以来,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三个国家的汽车工厂几乎都处于停工状态,甚至有车企表明此次停工期限或长达6周左右。

而中国市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严防输入例。在复工复产方面,3月30日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8.6%,中小企业复工率达76%,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达97%。

在国家层面,政府也在积极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佛山、珠海、广州以及长沙已经先后出台促进消费的措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正式延长2年;对于京津冀等重点地区的高排放老旧车,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其进行淘汰置换;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中国也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

在业内看来,伴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平稳恢复,汽车市场的困境必将得到改善,尤其是在中央政策的调控下,中国市场将依旧为各车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美规车能过户吗?

从1月23日到4月8日,在无数逆行者的拥护与付出之下,历经76天的"封城"后,四通八达的武汉重新敞开了作为"九省通衢"的大门。打开社交网站,有人在欢呼,称"摧伤虽多意越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也有人在提醒,"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

确实,虽然武汉迎来了解封,我们可以欣慰,但绝不能放松。随着境外输入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防控常态化成为未来的趋势。随着疫情的大爆发,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汽车行业便是最为代表的例子,由于各大车企的停工停产,让本就处于寒冬的汽车市场更是雪上加霜。今天,我们就借着武汉的解禁,来聊聊当前汽车市场的现状。

全球大爆发,汽车市场迎来了黑暗时刻

武汉的解封,对于国内这场抗疫战争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不过,对于全球来说,这场"抗疫之战"才刚刚开始,截至当前,全球新冠已经突破140万例,胜利的曙光遥遥无期。

随着疫情的全球大爆发,汽车行业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黑暗时刻。目前全球超150座汽车工厂按下"暂停键",包括欧、美、日、韩等整车制造业集中地,停工停产给全球汽车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我们可以来做一道数学题,根据大众、宝马、戴姆勒等三大德国车企2019年销售额及利息计算,德国车企每停业一天就要损失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7.7亿元)。密歇根州安娜堡汽车研究中心预计,消费者每7天不购买新车,美国就将损失约9.4万个工作岗位和73亿美元整体收入。

车企大幅停产,让本就处于寒冬的汽车市场更加不堪一击。根据IHS?Markit估算,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预计将较去年下降逾12%即7,880万辆,该降幅也将大于10年前大衰退期间的8%,其中美国汽车销量将为1440万辆,同比至少下降15.3%,欧洲汽车销售额将同比下降近14%,中国汽车销售额将同比下降10%。

毫无疑问,对于今年的汽车市场来说,在新冠肺炎的冲击下,全球汽车市场迎来了最黑暗之时。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当下,我国汽车市场同样面临着很多问题。这几年,对于我们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全球化是大家最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各大车企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均大力发展海外市场,可谓是好不热闹。

拿2月销量来说,根据乘联会公布的2月销量数据来看,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5.2万辆,同比下滑了78.5%,环比下滑85.3%,属于异常表现,但是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却成为亮点。?比如奇瑞汽车2月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9.9%;上汽乘用车旗下的名爵在1、2月累计销售同比增幅高达150%等,都是自主品牌走出去的成功案例。

随着新冠肺炎的冲击,全球各国将抗击疫情视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中国车企海外市场的发展自然会受到波及,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当疫情结束各大跨国汽车缓过来之后,为了弥补之前的损失,各大车企无疑会给出大幅的优惠,推出更多的车型来抢占市场。反观我们中国汽车出海路本就颇为艰难,好不容易打出一点名堂,随着各大车企疫情之后的调整,很可能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之路带来毁灭性打击。

国内市场逐步回暖,前路并不明朗

相比于全球车市的大停工,中国已经按下了恢复键,武汉的解封,更是成为了中国抗疫阶段性胜利的标志。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车企目前整体开工率已达97%。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3月30日曾表示,员工复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总体达产率已经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

随着各地的复工复产,中国汽车市场也迎来了回暖。虽然当前我们并没有看到3月销量,但环比大涨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拿处于"疫中"的东风本田来说,其在3月就接到了2.58万台汽车订单,已交付的数量近1.8万台,由此可见汽车消费市场正在逐渐回暖。

确实,对于国人来说,本次疫情让不少人体会到"无车之痛",疫情过后会加速这一批用户从无车到有车的进程,入门级别的产品将比以往更受欢迎。俗话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此次疫情给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将为中国一线自主品牌带来更多的增量机会。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首先纵观我国一线自主品牌,在产品系列涵盖的价格,可能成为经济型车辆的首要品牌;另一方面,这些品牌的资金实力雄厚,能灵活出台工厂刺激政策,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虽然短期来看,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复苏,但今年汽车厂家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首先,疫情全球大爆发,国内汽车厂家有可能面临再一次停产的危机。还记得曾经采访过的一位主机厂内部人士,他表示:当前没有哪个国内主机厂,能逃脱得了海外疫情反向传导。合资品牌都是引进车型,做得好的合资车国产化率也只达到80%多,另外百分之十几的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后续不受海外疫情影响不太可能。即便自主品牌,也做不到所有零部件都采自国内。"

可以说,虽然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销量也有所回暖,但全球疫情的大爆发,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过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汽车市场能够加快复苏的脚步。截至目前,各地已经密集出台措施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比如佛山、广州、珠海、长沙等10余个城市出台了购车补贴、放宽汽车限购等措施。

除了地方之外,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新能源汽车""二手车""淘汰旧标准货车"出台了三项措施。业内人士表示,密集出台的新政策,将为当前不振的汽车消费市场注入强心剂。

总的来说,随着武汉的"解封",中国抗疫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但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还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期待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车市能够早日止跌回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多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汽车股全线爆发

能,只要测试能达到当地规定的排放法规。\x0d\美规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相对中规车而言,指的是那些生产规格并不是按照中国相关法规,而是按照海外地区的相关要求来生产的进口汽车,其中不仅有按照美国法规生产专供美国市场的美规车,也有按照中东地区法规生产的车型。\x0d\目前中国实行国五排放标准的城市有:珠三角城市(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北京、上海。如果要迁入这些城市都需要国五的排放标准。其他城市一般都需要国四的排放标准才能迁入迁出,进行过户上牌。\x0d\过户具体流程:\x0d\1.签订旧机动车买卖合同。\x0d\2.查询违章,如有违章或是验车超期都不能过户。\x0d\3.前往二手车交易市场,或任何可开具发票的地方,开具过户票。\x0d\上体流程:\x0d\4.前往车管所,或车管所驻二手车交易市场处办理上牌流程。\x0d\5.工作人员会对车辆进行检查、拓号、拆牌和照相,需缴纳拓号费。领取车辆照片,贴于检查记录表上。\x0d\6.查验违章,通过后,持相关的证件和机动车注册、转移、注销登记表/转入申请表与过户票到相关的窗口办理,交付原来的车辆手续和车辆号牌、选号、出新的行驶本、税务登记证、新号牌。

板块炒作分化明显,市场观望情绪偏浓,操作不宜激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披露的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行业产销量大幅度下滑;2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9.8%和79.1%;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曾多次公开表示,汽车市场急需刺激消费政策。

3月24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简称“《通知》”)。为稳住汽车消费,《通知》指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通过汽车促销活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实际上,此前工信部曾多次提及,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此外除国家层面,多个地区也纷纷有所动作,推出相应的汽车市场刺激消费政策。

不过在部分业内人士对各地陆续推出的刺激汽车市场消费的政策持有保留态度,普遍认为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际效果有限,恐难以真正促进汽车消费,汽车市场需要普惠政策。

多地出台落地政策?补贴购车最为热门

《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组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实际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曾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分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等措施,旨在促进汽车市场消费。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已经有吉林省、浙江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长沙、株洲、湘潭、重庆、南昌、杭州等省市地区明确出台了相关的促进汽车消费政策。

从各省市地区推出的相关刺激汽车市场的消费政策来看,补贴购车最为热门。例如首个推出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佛山,推出换购可补助3000元、购新车可给予补助5000元,购买国六新车每辆给予2000元补助;广州对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辆1万元的综合性补贴,对于置换或购买国六新车的给予3000元的补助;重庆则是推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补贴;南昌则是对在疫情期间购车可给予每辆1000元的补贴。

不过对于限购城市给予购车补贴的相关刺激政策,业内人士存有一定质疑声,“对于限购城市,提振汽车消费,增加指标比补贴更为重要。”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出台相关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城市,不少城市将扶持当地车企也纳入相关政策中。例如,在吉林省购买一汽奔腾车辆,每辆可给予购车价格3%的一次性补助,有置换需求购买一汽奔腾车辆每辆给予一次性补助4000元,一次性购买5辆以上且在省内上牌,每辆可给予5000元补助;长沙则是在制定经销商购买上汽大众长沙工厂、长沙比亚迪、广汽三菱、广汽菲克、湖南猎豹等车企生产的车辆,可最多给予每辆车3000元的补贴;株洲和湘潭也是如此,对符合条件的车型给予最多每辆3000元的补助。

政策差异源于地区差异

小编整理发现,虽然多个省市地区推出相关的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但政策内容不完全相同,除直接购车补贴之外,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新增汽车指标放号、深挖农村汽车消费潜力、依法放开汽车改装市场、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等都在行列,且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以广东省为例,深圳市和广州市都有放宽新增汽车指标的政策。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省以311.69万辆的产能成为全国汽车产能第一大省,广州市2018年汽车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达到5489.89亿元,在全体工业总产值比重占比超过三成。由此来看,汽车产业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促使广东省诸多地区积极推动汽车消费、下发刺激政策的原因之一。?

浙江省杭州市在2019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城市排名中,以267.7万辆排名18位,作为限购城市此番一次性增加2万个新指标可以有效促进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增长。此外一汽奔腾作为吉林省本土汽车品牌,对省内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湖南长沙、株洲及湘潭的汽车生产工厂一方面能够助力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加就业。

汽车股闻风爆发

受商务部及多个地区相关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利好影响,汽车股集体大涨。3月25日早盘开盘,汽车行业板块走强,涨幅持续扩大,截至15时收盘涨幅为3.86%。其中曙光股份、力帆股份、奥特佳、华域汽车、渤海汽车等十余只个股涨停;众泰汽车、上汽集团等盘中逼近涨停,比亚迪、江铃汽车、北汽蓝谷、广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汽车、华晨宝马等也持续跟涨。

国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受益于汽车行业的刺激政策大招,以及预料到后期仍有多项政策来扶持汽车行业,汽车行业全线飘红。?

值得一提的是,3月24日汽车行业板块也是持续走强,宇通客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集体高涨,其中长城汽车、北汽蓝谷等涨停。实际上从进入3月以来,从国家层面多次提及要推出促进汽车市场消费政策,?到各地相继针对汽车市场“下猛药”推出刺激政策,汽车行业包括整车板块、相关产业链都受益,多番闻风大涨;多家证券机构也看好当前相继推出的刺激政策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重要作用。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稳定汽车消费的基调已定,落地措施可期;此外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汽柴油价格也随之下调,对于乘用车板块传统燃油车仍是车企业绩核心变量,在存量市场的博弈下看好日系车和德系车,其占有率或将持续提升。对于自主品牌,平安证券认为一线自主品牌车型丰富,价格带宽,资金实力雄厚,会获取更多增量机会。

利好政策接踵而至?能否刺激车市反弹?

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2月我国汽车市场跌幅近八成,跌进谷底,创下自2004年2月以来的最低历史纪录。不过车市也有所回暖,中汽协表示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3月前十天的销量下滑幅度已经收窄50%-60%;乘联会的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开局较好,呈现环比平稳改善状态。

中汽协预测,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第一季度的产销量或将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随着救市等利好政策的实际落地生效,汽车市场需求或呈现爆发增长的现象。

汽车产业可牵动面积较广的上下游产业,如今汽车市场低迷,提振汽车消费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推出的救市政策能否真正让汽车市场反弹,部分业内人士持有保留态度。

上述分析师表示,“汽车作为大宗消费产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整体经济水平,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乐观,一时间汽车消费也很难反弹,可能会存在延期消费的现象。”?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受疫情影响,人民生活各方面尤其是消费类需求受到较大打击,其中可拉动的主要是汽车消费,刺激汽车消费是改善制造业的重要机会;但他认为当前各地推出的相关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效果或许有限,“各地的政策对提振汽车消费信心有一定的意义,但多数主要还是着力于换购群体购车为主,对首购群体消费者,也就是没车的人群买车,并没有太大的支持。”

仅仅放宽限购政策并不能最大力度促进汽车市场消费,需要多重政策共同配合。崔东树提出一系列救市的建议,他建议加大汽车限购指标数量、实施购置税减免、新能源车补贴不退坡、实施微型电动车下乡补贴、购车抵个税等综合措施。

另外,当前的政策风潮会持续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从目前各地区出台的政策来看,广州、长沙、杭州等地都明确表明了目前补贴政策的持续时间,均在本年度内截止。因此,上述分析师认为,“目前政策尚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效果到底如何很难断言;但对于整体汽车市场想要回暖反弹而言,短期的刺激性政策固然重要,而长期的间接性政策同样也应该被重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财经新闻精选

国家电网: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

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表示,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强化全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服务好发电企业,做到应并尽并。一是强化全网统一调度,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服务好发电企业,做到应并尽并;二是统筹调配资源,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三是加强用电情况监测,全力做好居民生活用电保障,服务好用户,回应好关切;四是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方案,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全力维护供用电秩序稳定;五是严格落实供电保障责任,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电网运行应急值守,确保安全可靠用电。

芯片短缺引发连锁反应:部分经销商原价回购二手车

近期,部分经销商发票价回收二手车的海报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热议。海报上,宝马3系、4系以及5系等车型,以及奔驰E300L轿车、C260L轿车、GLCSUV等车型,只要行驶里程不超过1.5万公里,符合准新车车况,经检测后经销商将以发票价回收汽车。“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直言,汽车作为消耗品,一旦卖出去之后,即使是一公里没开也会立马贬值,出现原价回购二手车的情况,也反映出当前汽车行业缺芯的程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降低家庭生育、教育、养育负担,释放生育意愿

在27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介绍,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降低家庭生育教育养育的负担,充分释放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未来,将完善支持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一是加强生育保障。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等等。二是加强养育保障。如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等。三是加强教育保障,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工信部: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区块链企业已超1400家

27日,在ICT中国·2021高层论坛之区块链应用发展论坛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表示,我国区块链产业已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我国区块链企业已超过1400家,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产业园区超过40个,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区块链技术应用向供应链管理、数据流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快速拓展。下一步,信息技术发展司将加快培育一批区块链领域的名人、名品、名企和名园,推动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

1天可赚8天利息!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来了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怎么做国债逆回购交易最合适?9月27日,若做4天期逆回购,可赚13天利息。9月29日,若做1天期逆回购,可赚8天利息。9月29日,若做2天期逆回购,可赚11天利息。特别要注意的是,9月30日做逆回购,没有假期利息! ?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板块炒作分化明显,市场观望情绪偏浓,操作不宜激进

周一A股各大指数继续呈现分化走势,全天涨跌互现。创指表现相对较强。截至收盘,沪指跌0.84%报3582.83点,深成指跌0.09%报14344.29点,创业板指涨0.74%报3231.58点。两市合计成交13657亿元,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4.77亿元。盘面观察:白酒、农业、供气供热等板块涨幅居前;有色、钢铁、化工等板块跌幅居前。板块炒作分化明显,市场观望情绪偏浓,鉴于当前宏观基本面保持平稳,流动性亦有望保持相对适度宽松,短期市场仍维持震荡整理概率大。操作上建议灵活控制仓位和节奏,不激进追高,合理逢低关注食品饮料、新基建、生物医药、电力、军工等。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多部门权威发声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事件:《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5日开幕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获悉,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78万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里程已达500万公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集中发声,将进一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包括联合加快开放道路测试,加快规模化示范应用等。

来源:经济参考网

点评:消息看出多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受政策红利影响,预计相关智能网联汽车题材有望短期带来一定催化作用,可适当把握交易性机会。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医药生物:医药板块如期反弹,集采政策预期好转

事件:上周,A股医药指数(申万,下同)上涨2.63%,跑赢沪深300指数5.77pp,跑赢创业板综指4.05pp,在28个子行业中排名第2,表现较好,主要是经过前期回调,板块估值已经回到历史相对低位,部分高景气赛道开始反弹。

来源:光大证券研报

点评 :上周医药行业指数如期迎来反弹,周二至周五4个交易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资金净流入9.13亿元。天津人工关节集采平均降幅约为82%,好于预期,为企业保留住合理利润空间。此次人工关节集采或将成为集采政策影响的转折点,“谈集采色变“现状将缓解,政策缓和有利医药板块短期企稳反弹,建议把握阶段性反弹机会。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孩 子 王申购代码301078,申购价格5.77元

百普赛斯申购代码301080,申购价格112.50元

珠海冠宇申购代码787772,申购价格14.43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文章标签: # 汽车 # 市场 # 改装